單一組織。鋼鐵耐磨材料常見的單一組織有馬氏體(M)、貝氏體(B)、珠光體(P)和奧氏體(A),它們的耐磨性都隨硬度增加而增加,奧氏體、貝氏體組織耐磨性優于珠光體和馬氏體。此外,各種組織中合金含量、含碳量不同,其耐磨性也會有較大變化。在實際生產中,由于馬氏體組織硬度一般較高,具有較好的耐磨性且容易獲得,使用較多。在相同硬度水平下,貝氏體組織則比馬氏體組織具有更高的耐磨性。因此,如何獲得貝氏體組織成為目前鋼鐵耐磨材料的焦點。單一珠光體硬度低、磨耗高,基本上已被淘汰;單一奧氏體組織材料以高錳鋼為代表,雖然硬度低、但在高沖擊磨損作用下會發生加工硬化而達到較高的表面硬度,因此在高沖擊工況條件下也可以獲得較好的耐磨性,但在沖擊強度不足以使表面充分加工硬化時并不耐磨,這己為工程實踐結果所證實。
復相組織。獲得復相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材料韌性、取得良好的強韌性配合,獲得單一組織無法獲得的高耐磨性。如馬氏體+貝氏體組織,它們比單相馬氏體韌性好,比單相貝氏體硬度高,從而其耐磨性較好。雖然從抗腐蝕性的角度來看,復相組織增加了相界面、相與相之間有電位差異會促進電化學腐蝕,導致在有腐蝕豹工況條件下的耐磨性降低,但獲得性能優良的貝氏體+馬氏體復相組織仍有利于工件壽命的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