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顆粒形狀的影響:不同形狀的礦粒,在相同的磁場中被磁化時顯示的磁性不同。長條形礦粒的比磁化強度和比磁化率都比球型礦粒的大。組成相同、含量相同的圓柱形磁鐵礦在同一磁 場強度下比磁化強度和比磁化率與其長度的有關,長度越大的礦粒,比磁化強度和比磁化率也越大。
2、顆粒粒度的影響:大磁性礦粒的磁性是由磁疇壁的移動和磁疇轉動產生的,其中以磁疇壁移動為主。隨著粒度減小,每一個礦粒中包含的磁疇數減少,磁化時,磁疇壁的移動相對減少 ,磁疇轉動逐漸起主導作用。當粒度減少到單磁疇狀態時,就沒有磁疇壁移動了,此時,礦粒的磁性完全由磁疇轉動產生。磁疇轉動所需的能量比磁疇壁移動要大得多,所以,隨著粒度的減 小,磁鐵礦的比磁化率減小,矯頑力增加。
3.給礦速度。給礦速度是依振動槽(或皮帶)的速度來確定的。給礦速度的快慢決定礦粒在磁怕得中停留的時間的所受的機械力,速度愈大,礦粒在磁場中停留愈短,礦粒受到的機械力以 重力和慣性力為主,重力是個常數,慣性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。弱磁性礦粒在磁場中受到的磁力超過重力不多,因此,速度超出某限度由于慣性力增大,吸附的磁力就會不足,引起回收率 降低。所以,選別弱磁性礦物時宜采用低于強磁性礦物的給礦速度。
4.給料層的厚度。它同被處理原料的粒度和磁性顆粒含量有關,處理粗顆粒一般給料層比細粒厚些。處理粗粒級礦時給礦層厚度為最大顆粒的1.5倍左右。處理中粒級可達最大顆粒的4倍 左右,而對細粒級物料時可達10顆粒的厚度。原料中磁性物料含量不高時,給礦層應薄些。如果過厚則處在最下層的磁性顆粒受到上層物料的壓力,磁力吸不起來而引起回收率下降。磁性顆 粒含量高時,給礦層則可厚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