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選是處理氧化銅的主要方法, 可分為直接浮選和硫化浮選。直接浮選是礦物不經過預先硫化,用脂肪酸及其皂類、高級黃藥和其它捕收劑直接浮選, 包括脂肪酸、胺、乳濁液和螯合劑等浮選法。氧化銅礦的浮選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:
浸出-沉淀-浮選法(LPF 法)
此法適于處理硅孔雀石等難浮或選別指標很差的氧化銅礦。由于氧化銅礦物比較容易溶解, 將礦石細磨到單體解離,用濃度為0.5% -3%的稀硫酸浸出, 然后用鐵粉置換, 沉淀析出金屬銅, 再在酸性介質( pH = 3.7-4.5)中, 用甲酚黑藥或雙黃藥捕收沉淀金屬銅和未溶解的硫化銅礦物。硫酸用量隨礦石性質的不同而變化, 低用量一般為2.3-11kg/t 高的為35-45kg/t。置換1 kg 銅理論上僅需0.88 kg鐵, 但實踐中需1.5-2.5 kg 鐵。鐵粉一般分兩次添加, 先加75% , 后加25%。溶液中必須經常保持過量的殘余鐵, 避免已還原的銅再被氧化, 未反應的殘留鐵粉可用磁選法回收再用。還可采用氨浸-硫化沉淀-浮選法, 將礦石細磨后, 加入硫磺粉, 然后進行氨浸, 氧化銅礦物中的銅離子與NH3,CO2 作用的同時, 即被硫離子沉淀, 成為新的硫化銅顆粒, 然后將氨蒸發, 再用一般硫化銅礦浮選的方法浮選硫化銅。最佳浮選pH 為6.5- 7.5。此法適合于處理脈石是碳酸鹽的難選氧化銅礦。
離析-浮選法
將氧化銅礦進行氯化還原焙燒, 使礦物或礦物表面還原成易浮的金屬銅或銅的硫化物, 然后用黃藥浮選。常用的離析-浮選法, 是在粉碎的氧化銅礦中加入1%-2% 的食鹽和2%-3% 的煤粉, 充分混勻后加入回轉窯或沸騰爐中, 在700-800oC的溫度下焙燒, 銅以氯化物狀態揮發出來。在爐內弱還原性氣氛中, 銅的氯化物被還原成金屬銅, 并吸附在炭粒上。焙燒后的礦石, 細磨后用黃藥浮選。此法適用于處理難選的氧化銅礦和結合氧化銅礦, 特別是含泥較多、結合銅占總銅30% 以上以及含大量硅孔雀石和赤銅礦的礦石。當綜合回收金、銀和其它稀有金屬時, 離析法比浸出?浮選法優越, 缺點是熱能消耗大, 投資多, 成本較高。
浮選-水冶法
許多氧化銅礦和混合礦中, 一部分是難選的, 一部分是易選的, 可先用浮選法回收易浮銅礦物, 然后水冶尾礦或中礦。浮選時, 硫化礦直接用黃藥捕收,而碳酸鹽銅礦物用硫化鈉等硫化劑硫化后浮選。水冶可以是酸法或堿法, 酸法較經濟便宜, 適用于脈石主要是硅酸鹽的礦石;氨法適用于脈石主要是碳酸鹽的礦物。
對于一些難選的氧化銅礦, 可以不經過選礦, 直接進行化學處理, 其方法有:(1)直接水冶法;(2)硫酸化焙燒-水冶法;(3)高溫氯化焙燒, 使氯化物揮發, 然后從收塵中回收;(4) 浸出-萃取-電積法;(5)離析法;(6)細菌浸出法等。從處理氧化銅礦方法的發展趨勢來看, 針對氧化銅礦貧、細、難選的特點, 濕法冶金和選冶聯合流程將成為主流, 它們具有工藝簡單、合理、適用性強、成本低、指標好等優點。